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期治疗的有效方法。而术后长期功能锻炼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是促进病人早期康复的重要手段。我们总结了以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健康教育。
病人心理特点
1.考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难度较大,患者担心手术能否成功而产生焦虑、紧张情绪。
2.病人入院后,急切希望与医护人员对病情进行深入地讨论,迫切希望了解手术利弊、功能恢复程度、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人工髋关节的寿命及费用等问题。
3.对手术成功率期望值较高手术后病人希望尽快恢复关节功能,急于活动以检验人工关节的治疗效果。易产生急躁情绪。
术前教育
1.目的使病人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术后康复信心,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渐进式功能锻炼方法。
2.内容与方法
2.1认真听取病人陈述,向病人展示人工髋关节模型图片,使之对人工髋关节有感性认识。耐心讲解手术方式,配合要点及术后注意事项,结合成功病例现身说法,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术后康复信心,主动参与落实康复计划。
2.2向病人及家属认真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真正认识到功能锻炼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然后结合健康教育手册和图谱向病人及家属认真讲解渐进式功能锻炼的时机、要领,消除病人的急躁情绪,使病人能正确进行功能锻炼。
2.3向病人讲解需做的准备:①病人停服药物,如阿司匹林。②治好脚癣。③减轻体重以减少自己新的髋关节所受的压力。④戒烟。⑤正确使用拐杖。
2.4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家中生活设施安排:①在沐浴室要按放安全的握棒或扶手。②所有楼梯要有扶手。③早期康复时,要坐一个稳定的椅子,让膝关节低于双髋。④要有一个便桶坐垫。⑤沐浴时要有一个稳固的冲澡椅或凳子。⑥要有一个穿衣棒、穿袜辅助器及长鞋拔,让病人在穿袜穿鞋时不要过度弯曲新的髋关节。
2.5详细讲解渐进式功能锻炼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第一阶段(术后2~6天)。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①股四头肌收缩运动。②踝泵运动(屈伸)。③臀大肌、臀中肌等长收缩练习,即收紧臀部肌肉,维持着从1数到5,再放松。④上肢肌力练习,使病人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如拉吊环)。第二阶段(术后7~14天)。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提高肌力。①仰卧直腿抬高运动,抬高﹤30°。②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③外展运动,把下肢滑向外侧,越远越好,再收回。④坐位伸髋屈髋练习。⑤屈髋位旋转练习。第三阶段(术后14天以后)。坐位到站位点地训练(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开始逐步负重,非骨水泥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①站立曲膝。②站立外展髋部。③站立后伸髋部。④步行练习(术后6周)。患肢不负重移步,健腿先迈,患腿跟进,拐杖随后。在上下楼梯时要求"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
术后教育
1.目的----指导病人学会术后应采取的体位,督促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便尽早恢复正常功能。
2.内容与方法-----告知病人术后应采取的卧位,讲解患肢抬高的意义及睡眠时应用固定支具,按时翻身叩背、有效咳嗽的意义和配合要点。根据渐进式功能锻炼要求,逐日演示功能锻炼方法。
出院教育
1.目的-----帮助病人了解康复知识,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3]。
.2内容与方法
①与病人一起制定出院后训练计划,要求每日按时完成,制成小册发给病人,并定时电
话访问②指导家属配制能增强体质、促进伤口愈合的饮食。
③掌握休息与活动标准。
④指导病人术后6周勿交叉双腿,勿卧于患侧,如侧卧,双膝间应放一软枕;勿坐软沙发或矮椅;坐位时勿前倾;勿弯腰拾东西;无论何时,术后坐一定要使膝部低于髋部;避免侧卧三个月;勿下蹲;勿在床上屈膝而坐。
⑤告知病人如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病灶时应及时应用抗生素,避免血行感染假体。
⑥6~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
⑦讲解术后定期复查的意义并告知时间。